日本制铁再次妥协美铁!为何对收购“美钢铁”如此执着?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19:17 点击次数:183
为了买下美国钢铁,日本制铁真是费尽了心思。先是被美国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挡在门外,后来又不得不妥协,提出让美国政府掌握产能消减的否决权。这场跨国收购案,不仅烧钱烧时间,还让日本制铁在美国面前做足了“姿态”。可即便这样,美国上下依旧不买账。盟友间的信任呢?看起来,所谓的“友岸外包”不过是个看上去很美的幌子。日本制铁这一年多的执着,到底是为了什么?
这笔交易背后,又藏着怎样的利益纠葛?
事情的起点要从2023年说起。那一年,日本制铁宣布,愿意花2万亿日元(折合人民币1088亿元)收购美国钢铁。美国钢铁是美国工业的象征,成立于1901年,至今已有百年历史。它不仅拥有多家子公司,还涉及从矿产开采到钢铁制造的全产业链,甚至还有自己的货运船队。对于日本制铁来说,收购美国钢铁意味着获得更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市场资源,更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商。
然而,这笔看似双赢的交易,却在美国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。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、两党政客甚至总统候选人全都站出来反对。他们担心,美国钢铁一旦被日本掌控,会威胁到国家安全。于是,这场跨国并购案成了一场拉锯战。
日本制铁对美国钢铁的收购计划最早是在2023年12月对外宣布。当时,这家日本企业信心满满,认为凭借两国的盟友关系,这笔交易不会有太大障碍。然而,现实却狠狠给了日本制铁一记耳光。2024年3月,美国总统拜登明确表示反对这笔交易,并且以“国家安全”为名,叫停了收购案的进程。
美国方面的担忧不无道理。钢铁是美国制造业的命脉,从汽车、建筑到军工,几乎无处不用。如果美国钢铁被外国企业掌控,尤其是生产线、工厂等核心设施的命运由外资决定,那么美国的工业安全势必受到威胁。这种“国家安全”的帽子一扣下来,日本制铁的收购难度陡然增加。
而日本制铁之所以如此执着,是因为这笔交易对它来说意义重大。如果成功收购,日本制铁的全球粗钢产能将达到8600万吨,距离其目标的1亿吨更进一步。这不仅是战略上的扩张,更是一次可以改变行业格局的机会。
自从收购计划提出后,反对的声音便接踵而至。2024年4月,日本制铁的董事会通过了收购方案,但就在几个月后,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相关人士表示,对这笔交易存在“安保方面的忧虑”。这句话背后,其实是美国对外资进入敏感行业的普遍疑虑。
更加尴尬的是,美国国内对此事的态度几乎一边倒。钢铁工人联合会主席戴维·麦考尔直接表示:“匹兹堡的钢铁工业是我们的骄傲,这些工厂突然被外国人买走,对我们社区不好,对国家更不利。”与此同时,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也跳出来表态,甚至特朗普还放话:“如果我当选总统,这笔交易绝对不会发生。”
面对这样的压力,日本制铁并没有退缩。2024年年底,为了促成交易,他们提出了一项“让步”:即便收购完成,美国政府仍然可以对美国钢铁的产能消减拥有否决权。换句话说,只要美国政府不同意,工厂不能关,生产线不能减。这种妥协被外界认为是日本制铁的最后一搏。
2024年的最后一天,日本制铁提出让步的消息传出后,局势变得更加微妙。表面上看,这项提议是为了打消美国政府的疑虑,但实际上却反映出日本制铁的无奈。为了拿下美国钢铁,日本已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。
可是,美国真的会接受这样的条件吗?答案并不乐观。从2024年初到年底,美国方面始终坚持对收购案的强硬态度。特朗普直接把这笔交易和“国家安全”挂钩,甚至表示:“如果让日本买下美国钢铁,那我们的汽车、建筑材料,甚至是食品罐头,都会有问题。”
这番言论无异于火上浇油。原本就对外资心存戒备的美国民众,听到这些话后更是担忧。与此同时,日本国内的舆论也开始分化。有人认为,日本制铁不该为了收购案一再妥协,因为这样的让步未必能换来美国的信任。而支持收购的人则认为,这是日本钢铁行业迈向世界舞台的关键一步,必须坚持到底。
2025年初,美国方面还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。而日本制铁的耐心似乎也快到了极限。这场跨国收购案,究竟会以怎样的方式收场,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。
到目前为止,收购案仍然悬而未决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这场风波已经对美日关系造成了影响。日本制铁的让步,虽然展现了合作的诚意,却未能打破美国的强硬态度。而美国政府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阻挠交易,也让人怀疑“友岸外包”的真诚性。
如果这笔收购最终失败,日本制铁的全球扩张计划可能受阻。而对美国来说,他们虽然保住了钢铁行业的“自主权”,却也让盟友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【网友热议】
这件事一出,网络上立刻炸开了锅。有人感慨:“美国连自己盟友都不信了,这还能算盟友吗?”署名“钢铁侠”的网友评论:“国家安全是挡箭牌,美国其实是怕丢了自己的饭碗。”也有网友持相反观点:“美国没错,钢铁是命脉产业,不能随便卖。”署名“老冯”的网友直接开怼:“日本制铁太天真了,真以为让步就能换来美国的好脸色?”
还有人调侃:“这场戏看得我直想问,友岸外包的友谊还能走多远?”署名“铁憨憨”的网友则说:“这事告诉我们,友谊是友谊,生意是生意。”
如此看来,网友们的意见也分成了两派。有人觉得美国太霸道,也有人认为日本“自讨苦吃”。
那么问题来了:美日是盟友,还是竞争对手?日本制铁的这番苦心,到底能不能换来一个满意的?如果连“友岸外包”都变成了空谈,那所谓的盟友关系还有多少实际意义?希望这场收购案能给各国提个醒——生意归生意,信任归信任,别混为一谈。